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排放核污染水开关。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在反对声中正式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根据计划,东京电力公司将在未来17天内每天排放约460吨核污染水,然后逐步增加排放量。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有约134万吨核污染水。
“达标即可排名”?或者“入海排毒”
日本官员在这份声明中坚称“排放的水是经过处理的洁净水”。从科学角度来看,专家和环保组织对东电提供的核污染水处理等相关数据存在诸多质疑。
首先,日本此次排放的“核污染水”并不等同于核反应堆正常运行时排放的“核废水”。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完全不同。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梅红在文章中指出,日本计划排入海洋的不是核废水,即不是核反应堆正常运行时排放的废水,而是核废水。污水(核污染/受污染/放射性水),即因核事故等原因,核燃料与水直接接触产生的高危污染物。
日本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负责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放的东京电力管理负责人松本润一出席新闻发布会。
日本排放污水源于2011年3月11日因地震和海啸严重受损的福岛核电站,三个反应堆堆芯完全熔化。当时的处理方法是人工抽取海水,直接浇在这些高温熔核上,对其进行强制冷却。这个过程会产生200多种对生物有剧毒的强放射性同位素。与此不同的是,核废水是指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之一。目前,人类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技术也相对成熟。符合严格标准后即可排放。专家认为,核废水排放标准并不适用于核废水排放。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县大隈町,一名负责人正在讲解核污染水的排放情况。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用于排放核污染水的蓝色管道。
日本官方报告一直试图混淆“核污水”和“核废水”之间的概念差异,并援引了核废水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他们在公共政策报告中列举了法国等国家实施核废水入海的做法,试图证明核污水处理符合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惯例,甚至是国际惯例。然而,这种说法并不成立。首先,法国等国家的核废水与日本的核废水不是一个概念;其次,废物的排放不符合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即使一些国家实行稀释废物排放,也不构成国际惯例。
当地时间2023年1月30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员工在核污染储罐内饲养比目鱼。
当地时间2022年3月5日,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员工测量核污染水样中的氚。
其次,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的计划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本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是“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以排放。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核污染水中的多种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的处理技术。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氚、碳14、碘129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处理技术,但日本一直表示“问题只是在于氚。”误导。 2020年,国际环保组织在题为《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ALPS无法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无法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例如锶-90和碘。 -129和钴-60等
其次,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响人体健康。
日本坚称,用海水稀释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监管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的核污染水中放射性的总剂量。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志国表示,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后,氚可能不是最危险的。碳14对人类和海洋生物危害最大。而碘129、碳14的半衰期都超过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甚至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即鱼类体内积累,碳14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第三,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所指出,福岛海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自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到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三年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和加拿大将受到核污染。 10年后影响将波及全球海洋。
福岛第一核电站2011年和2023年卫星图像对比。从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11年3月11日地震发生后,核电站在核电站内部建造了密集的圆形核污染水储存罐。厂区。
不可推卸的国际责任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梅红教授在相关论文中提到,日本排放核污水对海洋环境构成风险。海洋环境风险如果不可控地发展,将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日本排放核废水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日本浪江町民众在海滩上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的计划。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各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其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不会造成其他国家及其环境遭受污染损害,也不造成超出国家管辖范围的损害。不过,近两年,日本政府声称核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海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因而不可信。根据现有事实和相关研究结论,可以推测数百万吨核污水入海后将造成严重破坏性后果。
尽管这一破坏性后果尚未发生,但由于其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长期性、严重性和不可逆转性,国际社会不能等到该行为实施、产生危害后果后再实施限制。相反,它应该立即阻止将核污水倾倒到海洋中。 ,加强协商合作,共同探讨更安全、更合理的核污水处理方案。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韩国首尔,一只带有放射性迹象的鱼模型。当天,人们在广场上抗议日本排放核污染水。
日本已于1996年6月20日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依法遵守公约规定的海洋环境风险防范义务;违反国际法义务向海洋排放核污水的后果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跨界环境损害。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解决核污水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持续损害的责任和法律责任是难以承受的。
海洋环境风险防范的未来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24日表示,日本政府强行开始将福岛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将一己私利置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这是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生态环境部将高度重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宜。目前正在按照监测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重点通道的思路,组织开展2023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今后,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加强相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判断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对我国海洋辐射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切实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北京,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珏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表示,中国海关高度关注日方对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造成放射性污染的风险。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植物检疫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水产品采取紧急措施。日本,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于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同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珏廷在当天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日本政府单方面强行开始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是极其自私、不负责任、无视国际公共利益的行为。 。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予以强烈谴责。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2日,韩国水原市,检疫人员测量水产市场鱼类的辐射水平。
日本核废水排放是世界风险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并不局限于特定地区或国家的利益,而是维护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我们应该推动国际社会采取协调行动,确保人类行为不会对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日本东京,日本多地民众聚集在东京电力公司门前抗议,举着“不要将核污染水排入海洋”、“不要向海洋排放”等标语。不要污染海洋。”